10月14日的表现可以用一个字形容:“惨”。沪指跌了0.62%,深成指撕裂般跌了2.54%,创业板更是崩了3.99%,几乎所有投资者的账户都染上了绿意。在这样的博弈局里,资金的动向无疑成了全场焦点,而透过盘面的数据,不难发现资金流向的“潜台词”——避险大潮已经悄然上演。
市场里的资金就像天气预报,总是会提前告诉你哪里会有“风”,哪里会有“雨”。14日主力资金净流出近千亿,已经持续5天溜之大吉,不仅是对成长股的冷漠,就连平时稳如泰山的沪深300也未能幸免。这场集体逃亡背后,是资金对高估值题材股和成长股的厌倦,对业绩预期成败的一次真实“投票”。
但有意思的是,资金并不是完全撤离,而是玩起了“跷跷板”游戏。一边是黄金板块凭借金价上行冲高,山东黄金等板块逆势上涨;另一边,估值高悬的AI概念股因为业绩预期不明而挨了一顿好揍,整体跌幅达4.8%。你一边是“避风港”,我这边却是“退潮的沙滩”。换句话说,这钱其实没有走远,而是拐进了另一个方向:去拥抱那些利润写在账面上的公司。
说到具体个股,这种极端分裂就更明显了。像盛和资源这样的稀土股,因为业绩爆发,单日大涨8.2%,堪称耀眼的明星;可同一时间,某AI龙头股却惨遭抛售,跌得一地鸡毛,没准还让人怀疑是不是买错了票。这就好比足球场上,一边球员加薪喝彩,另一边却被教练摁在板凳席上,“怎么都是拼,待遇差别这么大?”难怪身边做短线的小老陈在微信群哀嚎:“一只涨8点一只跌9点,这市场太真实了,账户余额都带剧情。”
可市场的分歧还不止如此,连资金流入流出的决定都有“分裂式操作”。融资余额竟然在资金大规模出逃的情况下悄悄增加了21亿,显然内资也分成了两派——有人在拼命撤退避险,有人却撸起袖子抄底。这种“南北极走势”下,散户们的心态也完全不同:偏题材的嗓子都喊哑了,“坑死人不偿命”;而扎根业绩的却乐呵呵摸着肚子,“别急,肉在碗里,不怕它跑。”
券商的声音则点出了这场博弈的实质:业绩验证期的震荡是当前市场的主旋律。一方面,高估值题材股依然顶着巨大的调整压力;另一方面,被三季报“加持”的盈利股撑起了一片避风的绿洲。业绩“试金石”成了资金考量的首要条件,市场就像一个考场,该爆表的“学霸”被追捧,该拉垮的“挂科生”被落井下石。
对于散户来说,怎么操作是个难题。追高题材,怕不是又进了套;满仓低估值股,好像也没什么激情。关键还是看资金的节奏切换到底有多快,毕竟分化行情里,魔鬼藏在细节里。像14日这样的例子,黄金、稀土等板块顺风顺水,但如果明天资金突然撤回高科技股呢?或者业绩好的也开始冲高回落呢?你今天的“绿洲”,可能明天就成了“烂泥滩”。
实际上,这时候政策面的变化也不容忽视。14日,诸如佣金下调等微观举措已经开始执行,虽然直接作用不大,但会让资金的流动变得更加灵活。而接下来的三季报披露中,追逐“业绩明星”的资金无疑会寻找新的目标点,“谁家孩子学习好,明天考试榜单见分晓。”
所以,面对即将到来的动荡,我们是不是也该问问自己:现在是进场以业绩为盾,还是撤退防住资金踩踏?那些被错杀的绩优股还能否迎来春天?而高位题材,又是否会从泥潭中爬出来?毕竟,这个市场永远都是“聪明钱”跟“热闹钱”的博弈,你是想成为那个吃肉的,还是继续被埋的?
广升网-配资杠杆官方网站-股市杠杆公司-免息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